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高温(一般为1000~1800℃)下发生的物理、化学、机械等作用,容易熔融软化,或被熔蚀磨蚀,或产生崩裂损坏等现象,使操作中断,而且沾污物料。因此,要求耐火材料必须具有能适应各种操作条件的性质。
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的温度,表征材料抵抗高温作用的性能。耐火度是判定材料能否作为耐火材料使用的依据。决定耐火度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材料的化学矿物组成及其分布情况,各种杂质成分,特别是具有强熔剂作用的杂质成分会严重降低材料的耐火度。因此在生产工艺中应考虑采取适当措施来保证和提高原料的纯度。
又称耐火材料荷重软化点或耐火材料荷重变形温度,表示耐火材料在恒定荷重下对高温和荷重共同作用的抵抗性能或耐火材料呈现明显塑性变形的温度范围。通过耐火材料的荷重软化温度可以推断其最高使用温度,荷重软化温度在一定程度上表示耐火材料在其使用情况相仿的情况下的结构强度,可作为确定耐火材料最高使用温度的依据。决定荷重软化温度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化学矿物组成,同时也与材料的生产工艺直接有关。材料的烧成温度对荷重软化变形温度影响较大,如适当提高烧成温度,则由于气孔率降低、晶体长大、结合好而提高开始变形温度。
耐火材料长时间在高温作用下,产生体积膨胀,叫做残余膨胀。耐火材料残余膨胀(变形)的大小,反映了高温体积稳定性的好坏,残余变形越小,体积稳定性越好;反之,体积稳定性越差,越容易造成砌体的变形或破坏。常用重烧线变化来判断材料的高温体积稳定性,它是评定材料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大部分耐火材料在高温作用下会产生收缩。在重烧时,多数耐火材料都发生收缩,这主要是因为材料在高温下产生的液相将填充其中的孔隙,使颗粒进一步地拉紧、拉近,发生重结晶,从而导致了材料的进一步致密化。也有少数材料在重烧时产生膨胀,如硅砖。
耐火材料抵抗温度的急剧变化而不被破坏的性能称为热震稳定性。此种性能也称为抗热震性或温度急变抵抗性。影响耐火材料抗热震稳定性指标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物理性质,如热膨胀性、热导率等。一般来说,材料的线膨胀率越大,热震稳定性越差;材料的热导率越高,热震稳定性越好。此外,耐火材料的组织结构、颗粒组成和材料的形状等均对热震稳定性有影响。